- 时间:2024-06-03
- 浏览:
本文摘要: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月8日讯水波荡漾、草长莺飞、鹤舞鸟鸣,通过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吉林省湿地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湿地保护体系初具规模。吉林省现已建立湿地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0个,省级湿地保护区8个,保护小区3个。 已建立湿地公园20个,其中有18个已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新建国家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湿地有效保护面积提高了4.3个百分点。大安嫩江湾和梅河口磨盘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已成功获得国家验收,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月8日讯水波荡漾、草长莺飞、鹤舞鸟鸣,通过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吉林省湿地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湿地保护体系初具规模。吉林省现已建立湿地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0个,省级湿地保护区8个,保护小区3个。
已建立湿地公园20个,其中有18个已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新建国家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湿地有效保护面积提高了4.3个百分点。大安嫩江湾和梅河口磨盘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已成功获得国家验收,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立,使全省39.3%的天然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实践证明,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全省在重要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使湿地保护管理的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提高。建立重要湿地补水长效机制。
目前,吉林省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对向海、莫莫格、波罗湖、哈泥等重要湿地实施了生态补水,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
针对近年来西部地区大部分年份干旱少雨、湿地周期性缺水严重的状况,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省发改委、财政、水利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为湿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主要是抓住补水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为湿地实施有效补水,已累计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补水6亿多立方米。
尤其在特殊干旱年份,省政府协调水利部,两次从200公里以外的察尔森水库为向海补水1.1亿立方米,使向海2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有效恢复。莫莫格湿地通过引水,使6万公顷的苔草、小叶樟和芦苇得到恢复。
2013年,通过引水工程和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加上年降雨量大、河流上游来水多,湿地自然补水比较充分,整个西部地区湿地水覆盖面积增加了15.8万公顷,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湿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吉林省西部湿地周期性缺水,湿地保护与周边社区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矛盾突出,是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为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了湿地保护补助试点工作。
几年来,吉林省始终致力于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的支持,已累计获得国家湿地保护补助资金2700万元,主要用于增加管护力量,完善设施设备,提高保护能力。还在保护区开展了租赁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试点,统一了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形成了区域共管机制。为下一步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积极探索湿地保护共管共建新模式。针对保护区与周边单位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矛盾突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难度大这一状况,吉林省积极尝试开展湿地保护共管共建活动,先后成立了15个联合保护委员会,突出了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责任,实现了任务和目标的统一,对强化区内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自2006年以来,莫莫格保护区和吉林油田共同开展了共建活动,保护区主动为油田实现清洁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油田投资3160万元,恢复湿地植被162公顷,走出了一条共管共建、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吉林省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依赖湿地生存的613种湿地植物和297种湿地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符合鸟类觅食条件的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有效保护了亚洲东部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保护濒危鸟类中的重要地位。莫莫格保护区鸟类种类比建区时增加100种,增长近50%,白鹤停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以前的5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3800多只,约占世界种群数量的95%以上,停歇时间和种群数量都堪称世界之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
向海湿地补水后引来了大批的候鸟,仅小天鹅数量就达600多只,使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多年不见踪迹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又重现于白河、大蒲柴河和漫江等地,数量多达500多只。梅河口磨盘湖的白鹭、苍鹭数量达万只,已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魏静)。
本文关键词:皇冠,集团,皇冠集团官网,官网,吉林省,湿地,保护,与,恢复
本文来源:皇冠集团官网-www.horrotica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