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0-11
- 浏览:
本文摘要:黄果树瀑布铜仁梵净山赤水丹霞加榜梯田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赫章韭菜坪施秉云台山毕节百里杜鹃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92.5%,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美景佳画,“公园省”的美称更是享誉全球。 境内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最多的省份;有梵净山、茂兰两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有草海湿地、加榜梯田、百里杜鹃、千户苗寨、万顷茶海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
黄果树瀑布铜仁梵净山赤水丹霞加榜梯田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赫章韭菜坪施秉云台山毕节百里杜鹃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92.5%,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美景佳画,“公园省”的美称更是享誉全球。
境内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最多的省份;有梵净山、茂兰两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有草海湿地、加榜梯田、百里杜鹃、千户苗寨、万顷茶海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贵州森林覆盖率高达57%,生境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已查明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有黔金丝猴、黑叶猴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400多种,其中有梵净山冷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8种。
动植物种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位和第4位,是野生动物的乐土、野生植物的天然基因库。贵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绿为本,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新路,成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鲜活范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贵州实践——积极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贵州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中就包含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思想,根植着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锦屏文书揭示了清水江流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产业长兴的贵州生态人文智慧。贵州始终将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首要任务,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科普文化、山地文化、古树文化、动植物文化等优势资源,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普及教育。积极开展生态公民培育,实施了《物种100贵州智慧》、《水墨黔乡66个贵州生态地标》项目,用最通俗易懂的声音讲述自然物种的鲜活故事。
贵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汇聚世界各国政产学研有识之士,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设立了“贵州生态日”,让生态元素成为多彩贵州新符号。发起了“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开启“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贡献者”的全民科普生态知识、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各行业支持保护区所在地可持续发展的跨界科考创新模式。以“林业让生命更美好”为核心主题,加强林业文化传播,培育林业文化品牌,发展林业文化产业。
——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多为生态“留白”,多给自然“种绿”,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
着力实施《贵州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5900.7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26.06%,形成“一区三带多点”的生态保护红线格局。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197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40年来,贵州自然保护区建设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
目前全省有世界级自然保护地5处,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13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国家级地质公园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8个。
扎实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带动,持续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五级干部带头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全省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期的9%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4.5%,增长至2018年年底的57%;近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3402.35万亩,森林质量不断提升,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得到进一步厚植,生态功能更加趋于完备。——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共赢目标。
持续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时代强音,强力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域取缔网箱养鱼。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和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突破、绿色农产品“泉涌”“千企引进”“千企改造”等工程,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四型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旅游产业持续井喷,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2738万亩,建设各级森林公园97个、湿地公园54个、森林康养基地72个,全省林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森林资源活立木价值超过5000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突破8000亿元。——积极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体系。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并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试点,颁布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司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五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实现各类水域河长制全覆盖,全面取缔自然河道网箱养鱼,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连续五年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林业案件39678件。陆续颁布《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等22部地方性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历史上一些地区人类文明的消失,都是无节制索取和破坏生态环境遭受自然报复的结果。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走发展与保护共赢之路,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
——让生命回归自然。通过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在国家公园和各类保护地之间建设生态廊道,连通生态断点,形成全省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一张巨网、一个系统、一个生命共同体,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实现旗舰物种回归自然。——让生产顺应自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利用太阳能和地能创造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的产业,有着巨大而持续的市场需求,是规模最大的绿色循环经济体。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植林业种养殖、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十大林业产业基地”,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构建林业绿色金融体系,深化林业“三变”改革,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进一步释放林业生产力,把林业生态资源变成绿色经济财富,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路,助推贵州实现绿色转型、绿色赶超、绿色跨越。——让生活融入自然。
继续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尊重自然成为一种共识、保护自然成为一种习惯、节约资源成为一种自觉、享受生态成为一种时尚。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创建活动,到2020年,力争9个市(州)所在地中心城市全部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城市,同时建成一批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加快建设森林步道,让人类走进森林、贴近自然、享受生态。打造各类生态家园,探索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智能综合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
相信,当人类学会聆听自然声音、学习自然智慧、利用自然能量,人与自然就一定会和谐共生、生生不息。(作者为贵州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平)。
本文关键词:山地,公园省,最美,贵州,绿,黄果树瀑布,铜仁,皇冠集团官网
本文来源:皇冠集团官网-www.horroticamag.com